凯发国际,凯发国际登录,凯发国际官网,凯发国际娱乐,凯发国际注册,凯发娱乐K8,尊龙凯时进入2008年后,全球各地仍不断出现人或者动物禽流感疫情,这表明禽流感流行形势仍然很严峻。遏制禽流感除了强化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应对之外,正确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目前全球公认的治疗禽流感的药品是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此外很多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我国还针对中药抗禽流感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病毒的抗药性和达菲的副作用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全球禽流感药物研发的动态,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禽流感应对工作有所帮助。
目前全球禽流感形势仍然很严峻,而遏制禽流感除了强化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应对之外,正确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疫苗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对禽流感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抗流感病毒药物。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有4种,分别是金刚甲烷(Amantadine)、金刚乙胺(Rimantadine)、奥司他韦(Osehamivir,商品名达菲)和扎那米韦(Zanamivir),对A型流感病毒也就是禽流感病毒都有活性。其中金刚甲烷、金刚乙胺、奥司他韦还被批准用于预防禽流感。
最常用的抗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就是由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达菲,它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由于达菲是罗氏公司所有,受产量和专利权的限制,很多国家无法通过直接采购或专利授权的方式储备达菲。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试图开展研究,寻求新的禽流感治疗药物。目前一些国家已经研制出一些新的抗病毒药物,我国也在这个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并结合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纵观近年来禽流感药物的研发形势,概括来说,就是达菲虽有副作用,但仍然是主要的抗禽流感药物,其他的药物研究虽然取得进展,但是想取代达菲还需要时间。
东南亚一直都是禽流感肆虐的重点区域,东南亚各国在扑杀感染病毒的禽类,强化对人禽流感病例的监控和医治同时,也着手开展禽流感药物的相关研发工作。2007年初,与禽流感抗争3年多的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储备的禽流感药物都即将或已经过期。这些国家的药品制造能力不足,因此可能需要再次购买达菲作为储备药品。
而同处东南亚的泰国则自力更生,开始自主创新研发抗禽流感药物。2007年1月,泰国医药官员表示,泰国自行研发的抗禽流感药物“A-FLU”已通过临床试验阶段。一旦获得生产使用许可,这种新药的日产量可以达到40万片。
处于中东地区,尚未出现人禽流感病例的科威特也未雨绸缪,强化了抗禽流感药物的研制工作。2007年3月,科威特的一家主要医药公司表示,他们正在加紧同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合作,以尽快生产出抗击禽流感的药物。科威特卫生部的禽流感药物目前还有一些库存,但只能满足全国40%人口的需要。
由于达菲是全球公认的抗禽流感药物,所以各国在治疗禽流感病人时都首选达菲。但是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消息,禽流感病毒已经开始变异并对达菲出现抗药性。2007年年初,WHO表示,埃及2006年底两名感染禽流感死亡的患者的化验结果显示,其体内病毒出现变种,并对达菲出现抗药性;因此WHO建议要重新思考治疗禽流感的方案。
2007年1月,WHO禽流感及抗病毒药物专家Hyden博士表示,虽然达菲是治疗禽流感的特效药,但科学家也应该重新思考治疗禽流感的方案,包括使用两种混合药物,增强疗效。Hyden博士强调,埃及发现的对达菲有抗药反应的病毒新毒株,与2年前在越南发现的对达菲有抗药反应的病毒毒株并不相同,埃及的案例显示毒株不易受到达菲的影响,但假如抗药性变异病毒在禽鸟之间传播,情况将更加令人忧虑。
针对埃及出现抗药性禽流感病毒的情况,香港医学会会长蔡坚在2007年1月表示,医疗界长期使用达菲医治流感和禽流感,故出现抗药性是自然反应。假如抗药性情况不严重,仍然可以使用达菲,另外再加一些抗病毒药物混合使用,但需要科学家研究如何将抗病毒药物组合,才有成效。
达菲出现抗药性尚在调查之中,而现在该药品的药效又被指正在降低。对此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专家安妮莫斯科纳在2005年底强调:需要加大剂量,增长疗期,达菲才能对病毒见效。她表示,她和其他专家都认为,达菲需要谨慎保存、妥善使用。而达菲的制造商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则反驳说,达菲必须在感染病毒后48小时内服用才会有效,并必须连续服用多天疗效才明显。
为了就达菲药效降低的情况进行评估,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从2006年8月初开始进行H5N1型禽流感病毒潜在抗药性试验,以找出治疗禽流感患者的更好方法。该试验在越南胡志明市热带病医院和河内热带病临床医学院进行。研究人员计划把禽流感患者服用的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剂量,由目前一次用药75毫克增加到150毫克。这种方法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否会对高剂量达菲产生抗药性。
达菲因被公认为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抗禽流感药物而受到全球瞩目,但随之而来的针对其安全性的质疑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在日本,达菲多次被指导致使用者精神异常。达菲的全球销售额为24亿美元,日本占其中的2/3,因为在日本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为流感患者开具达菲处方。
2007年3月,日本厚生省决定停止向10-20岁人群开达菲处方,理由是一名患者服用达菲后出现精神问题,并最终死亡。随后在2007年4月,日本厚生省证实,达菲在日本出售的6年来,总共有128人在服用这种抗流感药物之后,出现异常的行为。
韩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在2007年3月也表示,要求全国医生和药剂师慎用抗禽流感药物达菲。为了正确使用达菲,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2007年7月发出通知,要求相关药品生产企业尽快修订达菲的说明书和标签。
围绕达菲的安全性问题,相关国家和部门开展了研究工作。2007年11月,日本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最新发现,达菲容易侵入大脑,造成脑神经细胞活动异常。这一研究让争论不休的达菲副作用问题再起波澜。
针对达菲的可能的副作用,美国政府也开始采取行动。2007年11月,美国FDA的一个专家委员会以8票对6票的优势建议给达菲更加严厉的安全警告。
由于达菲是目前公认的权威抗禽流感药物。一旦爆发疫情,人们将大规模使用达菲。但是除了达菲对人体可能产生副作用之外,大规模地使用达菲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量使用达菲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更加严重的禽流感疫情。
2007年1月,英国《观察家报》援引牛津生态和水文学中心的安德鲁辛格博士的话说,人类服用达菲后,药物经代谢后随尿液排出,进入给排水系统,流入自然水系,并可能随着水流四处扩散,进入土壤。如果禽流感病毒因此发生变异,产生抗药性,将会引发新一轮更加严重的禽流感疫情。因此有必要研发出一种化学药品,在达菲进入自然水系之前将其分解成为无害物质。
2006年12月的英国《自然》杂志刊载了一篇出自美国莱斯大学华人女科学家陶一之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科研论文,该论文表示该研究小组已经完全解开A型流感病毒白(NP)的神秘结构,今后人类就可以换个角度来开发抗病毒药物,即从(阻断蛋白质合成)功能的角度设计出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的药物。
对于大量的传染性疾病而言,找到细菌或病毒特有的重要蛋白,作为药物作用靶点,是进行药物筛选和设计的关键;而弄清这些蛋白的分子结构将对药物的筛选和设计起到指导性作用。陶一之教授的研究成果,正是确定了A型流感病毒白的结构,有了这项重大的理论突破,就会对未来的抗禽流感药物研发工作起到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也将对人类战胜禽流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达菲被公认是全球首选的抗禽流感药物,但是受产量和专利权的限制以及不断出现的抗药性、药效降低和安全性存疑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应对之道。在这方面,美国作为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取得的成绩值得称道。
2006年11月,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生物结晶医药公司表示,他们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神经氨酸苷酶抑制剂帕拉米韦。帕拉米韦通过人工合成原料制成,批量生产十分方便。生物结晶医药公司指出,鉴于帕拉米韦已通过人体安全测试,如果在投入市场前发生禽流感疫情大爆发,公司打算将药品作为紧急措施投入使用。
我国的科研工作者立足于本国实际情况,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自主创新取得了一些进展。2007年3月,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宣布,珠海丽珠集团研发、生产和应用了近40年的(川方)抗病毒颗粒对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实验证明中药对治疗人感染禽流感有效。
2007年12月,香港科技大学中药研发中心利用新的提取技术,从夏桑菊中成功抽取一种脂溶性有效成分,可防止H5N1型禽流感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对禽流感及流感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成效。
抗体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找到外来的抗原并将它们消灭。因此用抗体来对抗禽流感也成为抗禽流感药物的一个研究方向。我国在该领域也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6月,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养生堂有限公司宣布,他们联合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禽流感病毒H5亚型系列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在全球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高度保守的中和表位聚集区,找到了认识这一表位区的高效中和抗体,这个抗体能中和迄今发现的各种禽流感病毒变异代表株的感染性。
而在人血清抗体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2007年1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倍奋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研究进展(深圳)论坛表示,通过重组多克隆抗体技术,可将人禽流感康复者的血清中有治疗效用的细胞基因抗体进行克隆,不仅能大批量生产相关药物,还能避免血清中存在其他有害病原。沈倍奋强调,该技术在理论上已经成熟,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正考虑将该技术运用到研发治疗人禽流感的药物上。
虽然达菲作为抗禽流感药物使用还存在着多个问题,在目前只有达菲这一种适宜大规模使用的药物的情况下,如何强化药品的管理来充分发挥达菲的作用就成了全球应该面对的问题。WHO一再表示要做好达菲的储备工作,并与罗氏公司展开了多次磋商。而2007年1月23日,哈佛大学和埃默里大学的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控制流感流行和抗病毒药物(主要是达菲)之间的关系。
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支持下,这些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在大流感期间抗药性和敏感的流感病毒将如何传播。研究结果显示,适度的使用抗病毒药物能够减缓大流感的扩散,为研制和分配疫苗赢得时间。然而,大规模地使用抗病毒药物,流感病毒的抗药性会随之增长,这些科学家警告,“大规模地使用抗病毒药物会显著降低药物的效能”。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大流感期间广泛地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显著“促进抗药性流感病毒的扩散”,可能会导致10%的人口感染抗药性流感病毒。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流感比预防流感更有可能产生抗药性。将非药物干涉手段和适度的使用抗病毒药物结合起来使用,有可能延缓病毒的扩散。即使流感病毒已经出现了显著的抗药性,使用抗病毒药物仍然可以降低病毒的全面扩散,延缓流感流行高峰或流感大流行的到来。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众多的农业人口,而且公共卫生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存在爆发禽流感疫情的可能性,我国也必须加大禽流感药物研发的力度。
第一,我国的科研人员已经完全掌握了达菲的合成方法和路线,但是需要能够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的生产。
第二,要强化对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对病毒的抗药性、达菲的药效、安全性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
第三,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禽流感研究的重大成果和突破,为禽流感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第四,要结合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在利用中药对抗禽流感领域开展积极的探索。
第五,卫生、药监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统筹规划,完善我国的抗禽流感药物储备和药品使用管理方案。